3月28日,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易煉紅做客“新華訪談”欄目,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姜冰攝
新華網沈陽3月28日電(劉舒) 沈陽提出,要努力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將沈陽建設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化、現代化、品質化大都市。如何讓沈陽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可感可觸這種獲得感?3月28日,遼寧省委常委、沈陽市委書記易煉紅做客“新華訪談”欄目,接受新華網專訪。
易煉紅表示,正確理解和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做到三個“新”,即把握新要求、順應新期待、樹立新理念,并要兜民生底線,保民生之本;破民生難題,解民生之憂;抓質量提升,增民生之利。
兜底線,保民生之本
易煉紅表示,“保證人民群眾最基本的需求是我們最大的責任,必須將兜住民生底線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千方百計兜住就業底線。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就業培訓,實施就業援助,特別要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
千方百計兜住社保底線。2017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1.4%和17.3%,實現“六連漲”,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三連漲”,低保、特困供養等貧困人口的醫療、供暖等專項救助實現全覆蓋。
千方百計兜住脫貧底線。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點貧困村全部脫貧銷號,全市唯一省級重點貧困縣——康平縣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
破難題,解民生之憂
易煉紅說,“沈陽和很多大城市一樣,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我們始終把民生的痛點、難點作為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
在解決上學難方面,通過推行集團化辦學,把更多的教育資源、更多的教學力量向薄弱地區、薄弱學校傾斜,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0所,特別是彈性離校制度還榮獲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特別獎。
在解決看病難方面,沈陽市通過公立醫院改革,組建46個特色醫聯體,進一步完善了醫療網絡,使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費用也大幅降低。
在解決出行難方面,沈陽市堅持“軟硬”兼施,不斷完善技術設施的硬件,同時提升交通管理水平,通過智能化的手段和措施,來使我們的交通管理更加高效,讓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舒適。
抓提升,增民生之利
易煉紅指出,我們在工作中,不是就民生抓民生,而是把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放在實現全面振興的大格局中去謀劃、去推進。
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我們要建設功能完善、品質一流、大氣磅礴、形神兼備的大沈陽,使沈陽的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提升。我們現在在全力推動全域品質提升工程,進一步推進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公共事業建設,打造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區、公共服務中心。
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沈陽市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建立公共安全管理平臺,以智能化為手段,構建全市統一的精細管理標準體系和制度體系,實現城市管理全方位覆蓋、立體式監督、高效能運轉,讓沈陽處處都安全,時時都干凈。
在提升生活環境方面,沈陽市將開展居民小區三年改造提升行動,抓好120個老舊小區改造提質提檔工程,對主城區100個背街小巷進行整治,全力開展“拆違控違攻堅戰”,讓老百姓身邊的環境有立竿見影的變化。同時,力促大氣環境持續改善,讓廣大市民呼吸更新鮮的空氣、享受更多的藍天。
別輸在起跑線上VS學知識不能搶跑
贛榆區舉行“冰凌花”獎學金頒獎儀式
一張身份證 輕松辦理82件事
惠州市富民小學一年級新生舉行“開筆禮”
我市蔬菜制品出口創歷史新高
易煉紅:兜底線 破難題 抓提升 多措并舉保民生
趙建平在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劉小濤在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機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實學實干實效 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黃漢標到羅定市郁南縣調研時強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砥礪奮進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新化縣以黨建述職促抓黨建責任落實
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會議昨日召開
廣州市審計局參加“一府四院”集中為市人大代表提供咨詢服務活動
漢源縣:發揮法律明白人作用 確保法治扶貧見實效
蕪湖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排名第五
中科院長春分院與泉林生態農業公司開展對接洽談
考生及家長注意 微信也能查高考分數啦
奉節輪椅繡娘的“非凡”非遺夢:路過寒冬 終遇暖陽
村里有了“交通安全圖書角”
改革開放知識競賽下月舉行復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