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回顧
2017年是晉中發展成果豐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思路要求,緊緊圍繞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目標,統籌推進促轉型、穩增長、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
努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綜合實力穩步提高
市政府把保持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貫穿全年的重要工作,堅持經常研究經濟重點任務,出臺落實國家、省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等工作方案,強化經濟運行調度,主要指標總體完成目標任務,基本實現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的年度預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1%、6.7%。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和省下達“大氣十條”任務全部完成。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信心更強、底氣更足。
大力推進轉型平臺建設,新發展動能加速形成
開辟轉型綜改主戰場,以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整合擴建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推行“三化三制”改革,172項市級行政管理事項全部授權到位,社會事務剝離、人員分流安置全部完成,開發建設總公司成立運行,晉能光伏二期、新能源商用車等一批重大轉型項目落地。以晉中開發區為龍頭打造“1+10”聯合體,省級開發區新獲批3個,通過省級評審5個。啟動山西農谷建設,完成規劃編制、政策創設、機構運行、投融資平臺等“四梁八柱”搭建,5條主干路網拉開農谷框架,“一城三園五區”核心支撐要素布局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6個國家試點項目落地,“一年見雛形”目標基本實現。
著力推動產業升級提質,轉型發展呈現強勁態勢
制定扶持轉型項目和優勢企業“2+5”政策體系,激勵引導、扶優扶強,全市轉型發展趨勢性、轉折性、結構性變化明顯增多。工業經濟質效提升,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8.3%,吉利轎車整車生產突破10萬輛,東方希望鋁形成200萬噸氫氧化鋁生產能力,安泰集團銷售收入突破百億。新興產業和創新創業支撐顯現,旅游總收入突破800億元,接待游客近8000萬人次;奧特萊斯、萬達廣場等開啟多樣化新型商業模式,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3%;國家玻璃器皿產品質檢中心通過驗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新增7個;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3.5萬戶,增長14%。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產量穩定增長,休閑觀光農業快速發展;土地確權基本完成,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所實現鄉鎮全覆蓋,82%的行政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
強力開展城鄉建設治理,環境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以環保治理攻堅戰為抓手,突出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特別是燃煤污染控制,全市淘汰燃煤鍋爐645臺,取締“散亂污”企業491家,煤改氣11.8萬戶;在市城區105平方公里“禁燃區”開展“燃煤清零”行動,整合熱源120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管網700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700萬平方米。市城區百項城建重點工程當年完成投資190億元,10個城中村整村拆除基本完成。“拆違治亂提質”和農村環境整治攻堅行動持續深入,拆除違建面積419萬平方米,騰退土地1.06萬畝。新建改建農村公路976.5公里,昔陽、左權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兩個100%,城鎮化率達到54.1%。實施244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鞏固提升22萬農村飲水安全標準。新造林35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35.8%。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充滿生機。
全力攻堅精準脫貧和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全市財政投入231億元用于民生事業,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8%。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又有6.9萬貧困人口脫貧、239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由6.7%降至3.7%,昔陽縣通過省貧困縣退出檢查評估,林業生態建設、文化旅游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為全省趟出新路,“以戶為基、五潔凈、六要六有”等在全省推廣。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中考制度改革,34個高中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完成,4萬名初一新生進入“新中考”序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通過文化部中期督查,全市實現市級“五館一院”、縣級“兩館一院”、農村文化活動室、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五個全覆蓋;成功舉辦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新增城鄉全民健身活動場所100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6平方米。11個縣級醫療集團全部組建掛牌,全省首家組建市縣鄉一體化醫療集團,37家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實現“六統一”,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保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6%。冬季清潔取暖、家庭醫生簽約、“河長制”等中央和省市確定的22件實事全面落實。發展成果普惠于民,全市人民的獲得感摸得著、看得見,對黨的信心、信賴和信仰進一步增強。
竭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政府職能轉型提效
嚴格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市政府主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52件、政協提案371件。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在全省實現了“五個率先”,即率先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53個項目進入承諾制流程,加速了項目落地,引領了思想解放;率先制定減證便民“三個清單”;率先推行“準入即營”“多證合一”改革;率先開通“一號通”投訴舉報平臺;率先成立企業(項目)服務中心,組建百人專職團隊常態化駐企幫扶,協調解決問題。“13710”工作制度實現市縣鄉三級全覆蓋。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嚴肅懲治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干事創業的熱情有效釋放,團結和諧、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正在鞏固提升。
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落實省委實現“三大目標”、打好“三大戰役”要求,咬定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目標不放松,持續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帶動、改革推動、項目拉動四大舉措,“決戰轉型綜改主戰場,爭創鄉村振興示范市,建設能源革命先行區,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晉中。
★決戰轉型綜改主戰場。把晉中開發區作為轉型綜改主戰場,全力打造全市開發區“1+10”聯合體,形成支撐晉中轉型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突出經濟屬性,強化項目建設,提高首位度、集中度、開放度。
★爭創鄉村振興示范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山西農谷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全市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
★建設能源革命先行區。加快傳統能源綠色低碳高效開發利用和新能源發展,重點在新能源產業提質、煤炭工業提檔升級和擴大先進產能等方面先行先試,著力降低傳統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優勢,打好政產學研用“組合拳”,唱好創新創業“樣板戲”,把資源優勢加速轉化為創新創業新優勢,將晉中打造為山西創新創業的新高地。
●主要預期指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規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6.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約束性指標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9%、用水量下降4%。環境質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5萬人,棚戶區住房改造1.48萬套。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八方面工作:
扎實推進轉型項目建設,增強轉型發展供給支撐
抓實項目前期。積極謀劃、策劃和包裝一批重大項目,提高項目成熟度;建立市縣兩級項目儲備總庫和行業子庫,儲備項目總投資超過2017年固投完成額3倍以上,按季調度、滾動管理;扎實開展“項目集中開工月”活動,4月初續建項目全部復工,新建項目開工40%。
大力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任務量化落實到市縣和部門“一把手”頭上,加大考核權重,把招商過程、結果作為考核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創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地圖,開展模塊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差異化招商等優質精準招商;選準投資主體,抓好招商項目承接。
完善推進機制。突出轉型項目和標桿項目,落實逐月調度、每季市內外企業家項目對接、半年政銀企對接等機制,開展“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打擊惡意阻工擾工”等專項行動,以政府的擔當有為為項目單位排憂解難。用足用活新的占補平衡政策,建立以數量為基礎、產能為核心的占補新機制,有效破解用地難題。強化激勵導向,對項目推進成效突出的縣(區、市),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預算內資金安排、年度目標考核等方面給予激勵和傾斜;反之,約談問責主要負責人。
著力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夯實新舊動能轉換基礎
傳統產業要提升層級、循環延伸。煤炭產業,穩步實施60萬噸/年以下礦井減量重組或關閉工作,抓好煤鋁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和高效循環發展,重點推進靈石煤電鋁材一體化產業園建設。焦化產業,以大機焦改造升級為切入點,打造介休1000萬噸以上和靈石500萬噸以上新型焦化產業基地。玻璃器皿產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籌辦好全國首屆玻璃器皿博覽交易會。紡機產業,引進中國紡機集團國家級技術中心,推動經緯紡機智能制造園年內開工建設。
新興產業要擴大規模、集群集聚。著力打造或培育新能源汽車、現代食品、現代煤化工、現代物流、高端制造、光伏電池、醫藥、新材料等八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抓好吉利晉中基地年產15萬輛乘用車全產能生產、商用車推廣應用與生產,完成ge12電動車技術改造,啟動零部件配套企業標準廠房二期建設。光伏電池產業,重點抓好晉能720mw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建設和投產,加快推進上市,打造全省最大的光伏電池及組件生產基地。煤層氣產業,著力開發榆社——武鄉深層煤層氣,建設全省大型煤層氣產業基地。新能源產業,重點支持壽陽爭取成為省級能源革命排頭兵試點縣。
現代服務業要創新發展、提高水平。文化旅游,突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和太行品牌塑造。支持左權申報創建國家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以左權生態文化旅游開發區建設為突破,依托東山五縣豐富的山水和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打造山水太行、紅色太行、康養太行、動感太行、古韻太行品牌;繼續深化旅游景區兩權分離和旅游執法體制改革,強化旅游行政執法與司法協調聯動;加快旅游公路、廁所、集散服務中心建設;打造一批旅游與康養、低空、體育、戶外、醫藥、藝術融合發展的精品項目。現代物流,重點發揮中鼎物流園區位、硬件和多式聯運優勢,拓展市場,開展保稅業務;推進平遙通用機場建設。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創新,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加快開發區改革創新。引深晉中開發區建設,推進金科科技城、百度人工智能產業園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建立規劃調控引導、項目落地統籌協調等機制,打造晉中開發區和10縣(市)開發區“1+10”聯合體。加大省級開發區建設和申報力度。
深化金融創新。做強做大地方金融機構,積極引進省內外金融機構入駐,創新融資模式,推動企業上市,加強對各類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繼續保持打擊非法集資的高壓態勢。
強化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動開發區與太原理工大學合作建設應用科學研究院。深入落實《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和院士團隊引進力度。
推進質量強市建設。開展質量提升活動,推進品牌創新戰略實施,持續推進精益管理和標準創新分級評定,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積極探索有序組建晉中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廠辦大集體、“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等改革年度任務;提高國企國資運行效率,持續優化以經營業績為導向的考評體系。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強化山西農谷示范引領。重點抓好國家科創中心建設,建設功能農業(食品)研究院、農業設施裝備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農谷分院,開發3—5個特色功能產品。實施總投資286億元的63個項目,確保山西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如期投入使用,臺灣產業園等項目落地開工。推進一二三產、產業化智能化、生產服務三個融合,建成巨鑫、大北農等數字化智能化項目,加快番茄小鎮建設。在農村“三變”“三塊地”“三位一體”農村合作經濟等改革上試點示范。完善“一城三園五區”基礎設施,建成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標準化廠房等。設立農谷科技專項基金,探索股權分配、知識價值分享機制。籌備好中國(陽邑)“三農”改革發展論壇,提升農谷品牌影響力。以山西農谷農民培訓中心為依托,積極申報中國職業農民大學。吸引各類人才在農谷建功立業。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調優區域布局,推進產業園和優勢區發展。開展農業品牌創建年活動。推進百企千場萬戶畜牧產業提升工程,積極辦好第十三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加快培育新產業新主體新業態,壯大我市新型現代職業農民隊伍。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落實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制定出臺我市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任務。引深“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深入實施美麗宜居示范村“三級聯創”活動。抓好農村生態修復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扎實做好汾河核心區干流蓄水運行保障工作。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深化農村電網精益化升級。加強鄉風民風建設。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扎實做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擴大林權制度改革面。完善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堅決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補好全面小康短板
深入推進產業扶貧。進一步提升產業、項目對貧困人口的帶動力和覆蓋面,深化利益聯結,增加非失能貧困群眾務工參與度。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調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性,使其成為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主導力量。
扎實做好易地搬遷。解決好“人、錢、地、房、樹、村、穩”等七個問題,重點用好拆遷復墾獎補政策,做好勞務輸出、公益崗位與搬遷貧困戶的精準對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完成170個整村搬遷硬任務,1.7萬貧困人口搬遷入住。
強化兜底保障扶貧。落實好“雙簽約”“三保險三救助”醫保扶貧政策,確保醫療支出報銷高比例、全覆蓋;深入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高標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加快推進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保險對應貧困人口全覆蓋。
有效激發內生動力。深入開展滴灌式幫扶,同步謀劃推進脫貧后奔小康工程,發揮左權、昔陽試點示范作用,多渠道持續增收,大力度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有效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持續實施“為民城建”,不斷提升城市發展品質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快補齊公共設施短板,優化學校布局,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城市便民服務設施建設。
優化道路交通條件。實施城區環路、主干道等25項道路建設工程,加快推進龍城大街東延、綜合通道等建設,啟動環城東路北延、環城南路西延等項目;實施安寧街改造、新建街南段改線、廣安街東延等主干道建設;新建5座人行過街天橋,改造智勇街等15條小街小巷。
提升綠化和管理水平。啟動瀟河流域市區段(三期)綜合治理,完成順城公園、學府生態綠地、鐵路生態綠色廊道等建設;全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完善城鄉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評機制,加快數字化城市管理項目建設。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探索完善公租房貨幣化補貼政策,提高公租房運營保障能力。市城區重點抓好20個城中村改造,推進蘊華街棚戶區、迎賓廣場等六個片區改造。
下大力氣抓好污染防治,推動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
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一要控煤。擴大市城區“禁燃區”范圍,對“禁燃區”外影響城區空氣質量的重點區域全部實施清潔煤置換。督促推動各縣市嚴格落實散煤管控各項措施。二要治污。繼續深化“散亂污”企業治理,狠抓小電廠、鋼鐵、焦化等行業企業排污達標。三要降塵。針對建筑施工、房屋拆遷等重點污染源,嚴格落實抑塵保潔、裸地苫蓋等防塵措施。四要管車。市城區組建專業化公司,對所有渣土車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統一管理。五要禁燒。重點落實對秸稈、垃圾、煙花爆竹等燃燒燃放的監管責任和管控機制。
深入開展清水、凈土攻堅行動。清水重點圍繞汾河流域消除劣ⅴ類水質目標,突出工業廢水、城鄉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按時完成工業集聚區集中水處理設施和城市生活污水廠建設,逐步推動廢水排放由一級a標準提升到地表水v類標準。凈土重點完成土壤環境初步調查,形成污染地塊名錄,開展典型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治理修復。
強化能源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大對水泥、鋼鐵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監察,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管理。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合理劃定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三條紅線”和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增強全市人民的獲得感
保障社會安全穩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扎實開展全市煤礦安全攻堅年活動。落實安全生產巡查制度。統籌加強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建筑施工等行業領域專項整治。防范社會治安風險,嚴厲打擊各類黑惡勢力違法犯罪行為。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持續深化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全面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和學前教育領域的改革,整體啟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引深中考制度改革;擴大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覆蓋面;創新發展職業教育。扎實推進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和公立醫院改革。推動全民健身和體育惠民。
推進文化高地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設“晉中數字圖書館”“晉中文化云”平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面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覆蓋計劃;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同時,要持續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慈善和紅十字會等事業。增強做好民族宗教、外事等工作的意識。支持國防建設,加強雙擁工作。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今年市政府將繼續辦好群眾急需、普遍受益的十件民生實事:實施3630名殘疾預防重點干預和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對4個貧困縣農村婦女進行免費“兩癌”檢查;為2.72萬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篩查與診斷服務;新建70個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免費送戲下鄉1000場;對5.06萬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解決179個村通客車問題,實現行政村全部通客車;無線網絡再覆蓋75個行政村,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推進500個以上農村物流節點建設,實現縣、鄉全覆蓋;開展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依憲依法履職,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所有活動納入法治化軌道。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實現審計全覆蓋。加強政務公開,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
推進全面從嚴治政,建設清廉政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轉變作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市貫徹措施。領導干部要講政德,為社會道德建設樹立風向標。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效能政府。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持續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引深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提升便民服務效率,梳理編制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完成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前置申請、證照年檢和政府指定培訓清理;在晉中開發區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
提升干事創業能力,建設有為政府。落實市委“三個三”工作思路和舉措,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落實基礎工作、重點工作、亮點工作清單,提升政治能力、創新能力、執行能力。全面深化、拓展、延伸“13710”信息化督辦制度。完善激勵約束、容錯糾錯機制。
贛榆區舉行“冰凌花”獎學金頒獎儀式
一張身份證 輕松辦理82件事
惠州市富民小學一年級新生舉行“開筆禮”
我市蔬菜制品出口創歷史新高
易煉紅:兜底線 破難題 抓提升 多措并舉保民生
趙建平在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劉小濤在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機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實學實干實效 讓人民群眾得實惠
黃漢標到羅定市郁南縣調研時強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砥礪奮進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黃花機場免費停車時間增至30分鐘
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會議昨日召開
廣州市審計局參加“一府四院”集中為市人大代表提供咨詢服務活動
漢源縣:發揮法律明白人作用 確保法治扶貧見實效
蕪湖入選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排名第五
中科院長春分院與泉林生態農業公司開展對接洽談
考生及家長注意 微信也能查高考分數啦
奉節輪椅繡娘的“非凡”非遺夢:路過寒冬 終遇暖陽
村里有了“交通安全圖書角”
改革開放知識競賽下月舉行復賽決賽
前三季度蕪湖CPI上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