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西鄉縣堰口鎮司上社區貧困戶楊照明盤算了前三季度“收成”:打春以來,他采桑葉兼合作社務工,凈賺1萬多元。社區蠶桑產業已成為貧困戶的“搖錢樹”。
在西鄉各個貧困村,都有許多貧困戶象楊照明那樣投身特色產業鏈致富的貧困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縣以“七步工作法”推進產業脫貧,不斷夯實茶葉、油牡丹、黑木耳、生豬+n個特色產業的“兩長兩短+n個特色產業”的發展基礎,因地制宜培育蠶桑、黑木耳、獼猴桃等特色產業,使1190戶貧困戶從中增收致富。
蠶桑產業,短平快效益迅速凸顯
西鄉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近年來,該縣再興發展熱潮,每年安排50至100萬元資金扶持產業發展。先后支持20個蠶桑產業發展主體新建桑園560畝、養蠶大棚4200平米、蠶臺8000平米,發展養蠶大戶70余戶。今年,該縣落實項目資金1200余萬元,使蠶桑產業發展亮點頻閃。過去子午鎮蠶桑無法做大,通過支持將新建桑園7300畝、小蠶共育室2000㎡,大蠶室3萬㎡,還探索出很多發展新模式:互助合作社栽桑示范帶動;合作社育小蠶、農戶分散養殖,龍頭企業收購;農戶土地入股,桑園建成后返租承包等方式。目前,該縣累計新建高標準密植桑園1萬多畝,新建高標準蠶室8000余平米,年養蠶突破3000張,產繭120噸,產值600余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4000元。
黑木耳,傳統底蘊得到發掘
黑木耳是西鄉脫貧“短期”產業。縣上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決定到2020年達到2億袋。按照制定的《獎補考核辦法》,明確了扶持對象、標準、驗收考核及資金兌付方式。縣上從黑龍江聘請3名技術顧問,首期培訓了100余名鎮村人員。分類制定了技術培訓方案,為每個鎮、街道、企業培育1-2名技術能手。確定18個黑木耳產業示范點,由兩名縣級領導牽頭,鎮、街道主抓,實行掛牌管理,共發展袋料黑木耳210萬袋。在產業發展中,明確了示范點包抓責任人、工作職責、內容及要求,組織開展了3次督查考核,有力地促進了工作落實。秋季黑木耳全縣共落實84個示范點,屆時全縣黑木耳發展規模達到540萬袋,年產值達到1620萬元,帶動726戶貧困戶通過產業致富,戶均增收1600多元。
獼猴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西鄉發展獼猴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該縣先后制訂了《發展規劃》和《獎補辦法》。全縣發展規模化獼猴桃經營主體15家,成立獼猴桃技術科研單位1個,建成獼猴桃種苗繁育基地1個,普查了野生獼猴桃資源,在建野生獼猴桃資源圃1個,建成基地7800畝,品種嫁接改良2000畝,引進翠香、徐香、瑞玉、金玉等品種8個,實現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基地3000畝,人工栽植實現了零的突破。
項目實施形勢喜人。去年上級下達項目資金80萬元,該縣又整合110萬元用于產業發展。通過獼猴桃產業與精準脫貧工作密切結合,引導企業、合作社參與直接帶動70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產業幫扶等方式帶動200余戶貧困戶。目前,獼猴桃已大面積投產,2018年預計產量100噸,產值100萬元,
蠶桑、黑木耳、獼猴桃3個特色產業發展迅猛,帶動117個貧困村培育、引進龍頭企業97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17個,村級互助資金協會117個,去年各村銷售特色產業農產品4141萬元,帶動119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65元
省、市兩級非洲豬瘟聯合督導檢查組對哈市五常市、雙城區進行督導檢查
韓朝聯絡辦公室正式揭牌成立 韓朝溝通迎來新轉機
吉首供銷聯社“三聯一創”進社區
井研縣檔案局召開組織生活會
大型公益活動“美麗夢想”宣誓儀式暨“法治醫美中國行”山東站盛大啟動
西鄉貧困戶投身特色產業鏈上掙大錢
疾控專家提醒市民注意防控登革熱和手足口病
信州區排查私拉捕鳥網行為
烈士紀念日舉行公祭活動
長江水、黃河水的濟南之旅 如今濟南90%自來水都靠它
倪玉民調研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
淮北供電公司多舉措保居民清涼度夏
謝崗鎮“杏花邨”小區內一超高違法建筑被強行拆除
千企技改,江陰產業動能“煥新”
固鎮縣林業局積極開展“法律六進”活動
比特幣熱度“瘋狂”韓擬為虛擬貨幣交易收稅
我市舉行森林消防技能大比武
桂林十八中初中部校區選在這個地方 師資力量絕對雄厚(圖)
男子駕考科目一利用無線電作弊,三亞警方揪出背后團伙
山洪地質災害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