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上海的兩名游客住在楊勇開在仙居縣淡竹鄉下葉村的民宿里,聽聞該鄉都在倡導綠色生活,游客或村民只要參與垃圾分類、不使用一次性洗浴用品等就能兌換“綠幣”,相應的“綠幣”能等額使用后連聲稱贊,“難得你們有這么好的倡導和理念,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
“我們緊抓前端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三大關鍵環節,真正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全覆蓋。”仙居縣農辦副主任沈建國介紹,今年,該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被納入縣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內容,建立健全相關長效運行機制。
從內而外倡導垃圾分類
聽到客人的鼓勵,楊勇感覺很欣慰,趁著自己第二家民宿即將開業的契機,他思考如何將“綠幣”效用發揮得更接地氣。“以前垃圾都是混合投放,很容易發臭。現在可回收、不可回收、廚房和衛生間垃圾都是分類投放,既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也能降低運營成本。”
“結合淡竹民宿比較發達的特點,在2016年時我們就推出了‘綠幣’制度,倡導游客綠色生活,參與垃圾分類、不使用一次性洗浴用品等,經由民宿商家審核蓋章后,游客可以到游客中心兌換相應的‘綠幣’,可在淡竹指定的商戶內進行等額消費或兌換所需物品。”仙居縣淡竹鄉農辦主任、團委書記鄭永科介紹,“綠幣”制度的經費則是由鄉賢、民宿商家募捐而來。
鄭永科說,推行垃圾分類,對外有“綠幣”制度,對內有“綠色公約”。垃圾處置要分類,是被納入村規民約的十條綠色生活公約之一。“同時設立一天一元獎勵制度,月結一次。如果村民當月20日被檢查到未按要求做好垃圾分類,那么他這個月前20天的獎勵都清零了。”
巾幗先鋒走家入戶忙宣傳
“生活垃圾要分類,大人小孩子都應會。只要人人都做到,環境質量天天好。”這是在仙居安洲街道嶺西村傳唱的垃圾分類歌。廚余垃圾不亂扔了,空氣也不再刺鼻難聞……對于垃圾分類帶來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雖然垃圾桶按照“一戶一桶”的要求發到每戶村民家中,但卻沒辦法讓它們各盡功用。一支10人隊伍的巾幗先鋒小組,撐起了嶺西村垃圾分類的“半邊天”,村民們喜歡叫她們“十姐妹”。
說起垃圾分類,該村婦聯主席、巾幗先鋒小組帶頭人王麗華記憶猶新。每天早上,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的街邊巷角“溜達”,仔細檢查衛生狀況,督導村民垃圾分類。
王麗華發動村里熱心公益、比較活躍的婦女加入宣傳垃圾分類的隊伍中,漸漸地,組成了村民口中的“十姐妹”。現在,每天早上5點至6點、每晚6點后,“十姐妹”穿上紅馬甲,拿著火鉗,一邊走家入戶講解垃圾分類,一邊動手分揀被放錯的垃圾。在這樣的督導下,村民們慢慢養成了垃圾分類習慣。
因地制宜規范終端處理
前端分類做好了,如何保證運輸及處理過程的規范化?對此,仙居在進行戶、組分類基礎上,按照每300戶農戶配備1輛分類清運車標準,為各行政村配備垃圾清運車,由專人每天負責垃圾收集與二次分類,并將不同類型垃圾分別運送至對應處置點。
“在終端處理上,我們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模式。”沈建國介紹,對位于集鎮區、旅游精品區塊等重點區域的村,可自由選擇“一村單建”或“多村聯建”模式,建造微生物發酵機器設備處理站房;對人口密集度相對較低,交通運輸成本較高的偏遠農村地區,通過“多村聯建”太陽能發酵處理站房,將可腐爛垃圾轉化為可堆肥原料。對外出人口多、常住人口密度低、交通運輸成本高的偏遠山區村莊,采取生態化處理模式處理農村生活垃圾。
不可腐爛垃圾,則都按“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的模式,運至垃圾填埋場作無害化處理。
據悉,截至目前,仙居共建造54座微生物發酵機器設備處理站房和22座太陽能發酵處理站房,為該縣403個行政村、6個農村范圍內的社區共配置12.6萬多只戶分類垃圾桶、1.6萬多只組分類垃圾桶和650多輛垃圾分類清運車。
寶山區領導陪同客商對項目選址情況進行考察
暑期游收官在即 眾多熱門景點價格開始回調
情系百姓 精準幫扶
廣元市旺蒼縣:“三招”強基礎激發鄉村活力
萬齊坤核查2018年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申報項目
仙居:農村生活垃圾“三化”處理全覆蓋
灌南運管所采取措施全力超額完成上半年目標任務
警方提示:春耕將至警惕“三假”農資犯罪
市政務服務中心舉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現場觀摩活動
擇一處居所 許孩子一個美好未來
黃梅:品廉政書畫揚清風正氣
我國首次對高原河湖的生態環境進行精確監測
我市部署脫貧攻堅督查暗訪工作
揚州再添13條公交線可掃碼乘坐 不能直接使用支付寶
一條“東西向”主干道 “機場快速通道”即將開建
暑期健康生活:不當"屏幕控"警惕孩子視力下降
三亞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今年首貸開始受理
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在咸省十三屆人大代表集中培訓
貴州將用三年時間整治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
7月17日入伏 京城迎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