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廣州市河長辦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打造共建共知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在迅速構建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河長體系的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著力打造河湖管護的“民間力量”。筆者從市河長辦獲悉,目前已聘用民間河長約900名,各區涌現出一大批“民間河長”和“民間志愿者”,與“官方河長”共同促進形成河涌共治共管的良好工作機制。
廣泛吸收,壯大“民間河長”隊伍
去年以來,廣州市河長辦積極引導各區結合實際,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方式,設立和組織“民間力量”創新開展護河行動,取得一定良好效果。
開展聘請河涌民間河長工作,推動各區不斷壯大志愿者隊伍。各區涌現出既是龍舟隊、又是護河巡邏隊的車陂女子鳳船隊,自測水質、每天巡涌的“樂行駟馬涌”、全國首批“民間小河長”以及來自高校的河涌巡查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等一批民間護河護涌隊伍。
截至目前,荔灣區聘請民間河長8名、全國首批民間小河長26名,各街道及村居級民間河長56名;越秀區河長辦聘任民間河長3名,各街道河長辦聘請民間河長130名;天河區聘請民間河長57名,組建“巡河護涌”志愿服務隊22支共649名成員;海珠區共聘民間河長34名,義務護河隊6支及河道警長13名;黃浦區聘民間河長40名,涵蓋全區10個街鎮18條黑臭河涌;白云區聘民間河長171名;番禺區新聘民間河長149名;增城區聘民間河長數量81名;花都區聘請民間河長81名;從化區聘請民間河長7名,河湖環保支援服務隊8支共402名成員;南沙區聘民間河長53名。
充分引導,發揮“民間河長”力量
為發揮“民間河長”在治水工作中的作用,廣州市河長辦做好培訓指導。2017年12月16日,市河長辦舉辦了廣州市第1次民間河長座談會,會議對民間河長履職開展了培訓,對廣州水環境治理和保護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廣泛探討,并就民間河長身份標識、制度建設、巡河安全、監督官方河長履職等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積極引導各區建立健全機制,加強河長業務培訓,助力民間河長履職。
筆者梳理發現,荔灣區注重發揮各涉水街道民間團隊及志愿者隊伍的影響力,組織以街道河長辦名義聘任周邊居民為民間河長,讓居民走進治水一線,深切理解河涌治理的困難和長期性,達到水環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的效果。慕容伯帶領的廣州某環保組織護涌小組,五年多來,風雨無阻,堅持每周巡查駟馬涌,檢測河涌水質,了解居民意見,做好巡河記錄,為治水積極進言獻策,為駟馬涌治理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天河區則創新開展各式各樣的河涌志愿服務活動,以民間河長陳長春、蘇志均等為代表民間河長和志愿者們多次自行組織不同程度的巡河護涌活動。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民間河長蘇志均為代表的車陂街“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多次被央視媒體報道。另外,民間河長陳長春心系河涌熱情細心,多次發現河涌問題并上報,津南7月在車陂涌發現螢火蟲,“時隔40年車陂涌重現螢火蟲”引發熱議。
越秀區“民間河長”與“官方河長”聯合巡河。2017年10月越秀區河湖河長和“民間河長”在東山街開展聯合巡河活動。先后巡查了沙河涌、珠江前航道、新河浦涌,按照日常巡河內容要求,巡查堤岸、水面垃圾、水質、排水口等情況,河湖河長和民間河長共同巡查,互相交流溝通。
海珠區民間河長充分發揮社區基干、社區黨員、志愿者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積極協助開展巡河工作,不定期與街道、居委河長和河長辦工作人員聯合巡河,積極協助村居河長的“四個查清”工作。同時積極發揮熟悉河涌環境與民情的優勢,在日常巡河過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以走社區、入家庭等方式向群眾收集水體治理前后滿意度,開展民意調查,使措施更加貼合群眾意愿。
黃埔區2018年1-9月,40名民間河長累計巡河850余次,發現垃圾漂浮物、污水偷排等各類問題54宗。截至目前,巡河發現所有問題都已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加強了河涌治理的群眾監督作用。2018年以來,黃埔區民間河長累計參加各街鎮治水宣傳活動20余次,積極動員身邊更多社會人士投身河涌保護與宣傳工作,有效拓寬了河涌治理工作的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營造了較好的全民治水氛圍。
積極探索,開展特色“護河行動”
今年來,各區在不斷推進民間河長履職之余,積極探索,結合當地實際創新舉措,呈現出特色各異、亮點突出、影響廣泛的系列護河行動。
荔灣區在全國首創提出在學校中聘請“民間小河長”,通過多次的座談交流和實地調研,在荔灣區北片和南片各選取一個靠近河涌邊的小學作為試點學校,通過聘任“民間小河長”,一方面從小增加對水資源的認識,培養節水愛水的良好習慣,增強保護水環境的意識;另一方面,嘗試通過“小手拉大手”,用孩子的力量影響家庭,繼而影響全社會,將教育系統和水環境兩大區位優勢資源有機整合。
天河區以民間河長蘇志均為代表的車陂村民間人士,用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車陂扒龍舟”作為載體,發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項目,宣傳和推廣車陂龍舟文化和村內其他經典民俗文化,多次開展民俗文化和河涌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特色活動,逐漸創建了車陂民俗文化與環境雙保育模式。龍舟系列活動引發熱議,同時被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影響深遠。
越秀區: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區河長辦聯手民間河長共同開展“我們的東濠——越秀護水親子行”主題活動,引導市民群眾珍惜愛護水環境整治成果,形成水環境保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完善機制,促進河涌共治共管
“民間河長”工作積極助力“河長制工作”,正確引導居民自覺參與到河涌綜合整治工作當中。下一步,廣州市河長辦將聯合團市委積極推進“民間河長”志愿服務隊伍常態化,組織開展系列護河活動、構建民間河長志愿者與河長對話機制、傳播綠色生態理念等系列工作。更好地推動河涌之力,從而形成共建共知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廣州市河長辦負責人介紹,各區在全面總結民間河長經驗的同時,也要發現幾點不足。一是民間河長工作機制日益完善,成效逐漸顯現,但仍需要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二是“進村入戶”的宣傳走訪還不夠多,深入的點對點、有針對性的傳播還不夠。三是其他層面的引導和多形式的宣傳有待進一步開展。
下一步,廣州市河長辦將按照共建共知共享的要求,加強引導,持續開展治水共治公管的科普宣傳,提高“民間力量”參與河湖管護工作的積極性和規范性,真正形成全民參與、全民共治的局面。
(全媒體記者/馮艷丹 通訊員/趙雪峰)
省旅發委印發指導意見 秦嶺四類區域內禁辦農家樂(民宿)
給北大最好的生日禮物 25位扎根深圳的校友經歷集結成書出版
“智能小區”“刷臉”進門 樓棟下聯網探頭作用大 “雪亮工程”助力“智慧城市”
張敬華出席2018中國·南京智慧公共安全高峰論壇開幕儀式
七夕 準新人扎堆為愛情“蓋章”
全面參與巡河!廣州900名民間河長在行動!
第五屆中國僑都健走馬拉松大賽明天開賽
上街區區委書記宋潔夜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優化營商環境的一次“對癥下藥”
大亞灣區:旅游精品路線推出
松江區開展居民自治項目展示暨推進居村規范化建設示范創建動員會
飛蚊癥激光已在宜昌華廈眼科醫院安家啦
建始縣住建局精準標明紀律“紅線”
柯橋區全力確保企業研發投入提質增量
開陽縣教育局實施四項“行動計劃”助力脫貧攻堅
嶺東區召開中央第六巡視組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動員大會
路面瓷磚松動、損毀
近期大蒜價格持續走低肉價觸底反彈 大白菜不再"白菜價"
第五屆吉林省農民文化節四平市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紹興市環保局下屬單位招聘編外工作人員總成績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