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記者 廖巍巍)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夏日,草木葳蕤,黃石大地綠意萌發。站在飛閣流丹的安流塔下,極目四望,黃荊山郁郁青蔥、磁湖波光粼粼。
據統計,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綠滿黃石”行動,建成8個生態公園、6個生態景觀帶。累計投入造林綠化資金30億元,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29%提高到2017年的35%……
回望來路,黃石綠色生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在更為廣闊的天地里,這座城市正努力守護著這些誘人的綠、清新的綠、蓬勃的綠、詩意的綠,并努力繪制成市民的綠色幸福生活。
湖濱水岸的靚麗風景
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
青山湖畔,綠化帶里紅葉李、海棠、側柏等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色。濃蔭翠綠中,大人們或聊天或鍛煉身體,孩子們三五成群,無憂無慮地奔跑、嬉鬧。
“和以前相比,這里的環境可謂是天壤之別。”17日,青山湖社區居民穆虹錦告訴記者,以前這里是有名的“龍須溝”,經過治理后,綠葉紅花一片,成為了附近居民的游樂園。
2014年12月,青山湖按照“一年治理,兩年美化”的治理目標開展治理,3年多來,青山湖綜合治理的清淤工程、截污工程、保潔控違、岸線美化和水體修復工作逐步完工,累計清淤超過20萬立方米,鋪設管網4.5公里,建設污水提升泵站兩座,先后拆除紡織二路夜市,搬遷了譚家橋周邊28戶居民,騰退了大量綠化空間;拆除了青山湖4號湖船屋兩座,遷走游船17條;拆除了青山湖1號樓“鐵甲樓”一棟,拆除了譚家橋垃圾中轉站;先后清除菜地近6000平方米,打撈水葫蘆、藍藻等水生植物近5噸;投放沼澤紅假單胞菌500公斤、亞硝化單胞菌30公斤、枯草芽孢菌60公斤、地衣芽孢菌50公斤修復青山湖水體,湖水水質創下1996年以來青山湖整體流域的最佳水平。
如今,曾被垃圾、夜市、菜地圍困的湖岸線變得越來越美了,1號湖的環湖建身步道,2號湖的北岸汀步、親水平臺,3號湖的休閑長廊,4號湖的林間小道均已完成施工。同時,青山湖健身步道與江灘休閑步道、大眾山登山步道合龍,形成了抬頭觀光、漫步健身、騎車環行、下水游泳的全民健康運動新風景。
修復水生生態,還湖岸以綠色,在黃石,處處都能找到生動的注腳——
磁湖北岸,市民陳桂枝近段時間正在喜滋滋地裝修新房:“我很喜歡磁湖的濱水綠化風景。”
熟悉黃石的人都知道,10年前這一片區域還是菜地、魚塘。2008年6月30日,磁湖北岸濱水景觀工程歷時3年完成修建性規劃設計后正式啟動建設,工程東起桂花灣廣場,西至皇姑嶺,全長約5公里,將地方文化融入景觀建設之中,總體布局為礦文化展示帶,皇姑攬勝、磁湖野渡、楠竹茶語、霞灣榴紅“一帶四園”。隨著工程的建成完工,磁湖北岸告別了昔日臟亂差的歷史,成為了市民休閑游覽的絕佳去處。
隨之而來,黃石奏響了環磁湖景觀綠化的激越奮進曲:在位于桂林北路的磁湖西北岸,順路而行,可以看到新植的喬木和草坪,游路蜿蜒通向湖邊,景色迷人;在磁湖西岸,即“三館一中心”附近,這里有寬敞的五彩廣場,開闊的親水平臺,還有橫臥湖面的景觀橋,花池、苗木點綴其中,一派山水相依、山環水抱的園林風光,譜寫出磁湖西岸集生態、休閑、商業、城市公共生活為一體的生態樂章。再看磁湖東北岸,這塊狀如豎琴的景觀用地,建成了江南風情的“情人路”,形成“一堤三橋九景”的磁湖新天地。在磁湖南岸,蘆葦、水生美人蕉、睡蓮、金魚藻……多種植物復層搭配,映襯著水生態的磁湖濕地公園,如今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二期也正在緊張施工建設中。
晴時明媚雨時仙,環磁湖綠化景觀成為老城區走向湖區、走向景區的地標區!
山地郊野的綠色樂章
小橋流水,綠色盈盈。端午小長假,鐵山北緯30度廣場、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人流如織。
從修復到保護,鐵山北緯30度廣場經歷過一場“脫下灰袍換綠裝”的華麗轉身。
鐵山北緯30度廣場原是一片工礦廢棄地,這里曾山體裸露、頑石林立。40多個日夜、千余勞動者硬是在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個美麗的花園,又一次創造了“石頭上開花”的奇跡。2013年“十一”黃金周,“生態黃石”園林花卉展覽會在此驚艷亮相,將一個以往支離破碎的鐵山北緯30度廣場妝扮得花團錦簇,綠意盎然。
徜徉在花海中,退休老人華成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鐵山過去是鐵城,現在是花城。這樣的園林花卉展,也見證著了鐵山一天天在變美。”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近年來我市啟動完成了“八園六帶”工程,其中包括了我市牛頭山、棗子山、駱駝山、柯爾山、白馬山山地生態公園等在內的八大生態公園,以及團城山公園濱水“櫻花帶”、磁湖南岸濱水綠帶、大泉路“月季帶”、河西大道“桃花帶”等在內的六大綠化景觀帶。
如今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城市美景已漸入畫圖,城市在變化,生活也在變化。綠道騎行成為了當下最流行的休閑“慢生活”,看環青山湖、磁湖北岸、湖濱路綠化長廊、團城山公園等地的10條生態綠道,從春天的“櫻花大道”到初夏的“最美跑道”,刷爆了黃石人的朋友圈……
不僅如此,蓬勃的綠意還在黃石大地上盡情延展——
大冶市茗山鄉楊橋水庫,山水相依、綠滿鄉野,盛開的波斯菊、大馬士革玫瑰迎風擺動,花浪此起彼伏,美不勝收。2014年9月,首屆黃石(大冶)園博會在茗山鄉驚艷亮相,萬名游客徜徉花海,感受生態黃石的無限魅力。次年,在陽新縣城東新區彭山村,黃石(陽新)第二屆園博會盛裝開幕,會場以陽新典型的“采茶戲”文化元素作基調,集山水園林、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為一體,塑造出沿江、沿河、沿路、沿山的綠色生態景觀帶。這一系列“以綠為魂、以花為媒”的盛會,宛如嘹亮的號角,引領著黃石面向生態踏響了進軍的鏗鏘步伐。
綠色樂章,激情跳躍。“登上父子山,親近大自然”,2015年9月,黃石父子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正式開放,登山步道集休閑、健身、戶外運動、旅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為廣大市民、游客及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了科學、規范、安全、環保、優美的全民健身及休閑游憩之地。同年11月,鐵山熊家境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正式對外免費開放,這條步道將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人間仙境熊家境、佛教名山東方山風景區連成一片,構成了一條多姿多彩的生態風光帶……
一季一景觀,四季賞花開。在黃石,一曲曲綠色樂章正在水濱、江岸、山巔、湖畔奏響。
大冶湖畔的生態蝶變
大冶湖畔,清風徐徐,園博園二期工程現場一片忙碌。
園博園二期作為一期的續建項目,建設定位為沉浸式觀賞體驗生態旅游公園,隨著今年9月的建成開園,園博園二期將打造成區域旅游出行的新亮點,進一步提升黃石文化旅游和生態旅游的吸引力。
借力園博會,黃石正在探索一條綠色發展的轉型之路——以園博為支點,撬動起生態產業的未來;以園博作翅膀,扇動轉型發展下的“園博效應”;以園博刻印記,標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步伐。
回望園博園的山山水水,這些生態蝶變的風景,足以讓黃石人珍視、銘記——
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大冶湖畔畫下城市向南的宏偉藍圖,新的城市版圖圍繞這里重新拼起;2015年,迎來園博,落子生態新區核心區,一盤運籌城市生態轉型的大棋悄然走起。從無聲無息的寂靜之地,到熱火朝天的建設之地,再到車水馬龍的繁華之地,生態、綠色,一直是故事演繹的核心要義。
2016年9月26日,園博會在大冶湖生態新區核心區驚艷亮相,園博園規劃紅線范圍2031畝,永久性展園1200畝,總體布局為“一環、兩軸、五區”:“一環”即一級園路,圍繞中央水系,串聯五大功能區;“兩軸”即南北向生態綠軸、東西向繽紛水軸;“五區”即入口演繹區,市州展園區、縣市展園區、東部發展用地、西部發展用地。博覽園中栽植喬木1.8萬余株,建有1個生態展覽館和45個展園……
“推進城市綠色發展,不是簡單地布綠、增綠、搞好城市綠化,而是發展理念的重大更新。”市長董衛民指出,對黃石而言,舉辦省園博會,是加速綠色崛起、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舞臺,承載著一個城市綿延時空的發展夢想。
從此,園博園成為了城市公共的“大客廳”,黃石人民人人共享、人人有責。就像當地一位群眾說的那樣:“真沒想到,一年多時間,我們這個地方就大變樣了,來了這么多游客。大家眼中的‘山南’再不是偏僻的代名詞了。”
“園博園離我家很近,成了我晨跑的好去處,空氣清新、還有美景可以看,別人都說園博園成了我們四棵還建樓居民的后花園。”56歲的馬偉光說,原來朋友嫌他住得太偏遠,現如今都羨慕他住在開發區了。
“這里建園博園,讓我們也跟著沾光了。”開發區四棵社區黃細芝細數著居住地的變化:綠化增加了,道路也變干凈了,小區越來越美了。
最美的風景是綠水青山,最大的幸福是藍天白云。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整體價值,轉變成為一張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園博礦博會開幕前一天,黃石舉辦投資貿易洽談會,現場簽約重點項目17個,投資金額達186.7億元;節會期間,黃石邀請國內外客商316人,簽約項目38個,引進合同項目資金242.7億元;12天后,礦博會又傳出喜訊:礦博園游客突破15萬人次,現場交易額逾2億元……
蓄勢、再起跳;奔跑、再出發,今年10月,省第十五屆省運會又將在大冶湖畔盛大啟幕,奧體中心、城市綜合館、市民之家、鄂東醫療中心、社會福利中心等重點項目紛紛落子周邊,綠色引領、生態自覺,黃石的追夢之旅還在繼續……
寧波海鐵聯運首次突破40萬標箱
宿州市工商局聯合八部門開展整治虛假違法廣告活動
他們,點亮三沙!
北京西站地區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大會
直擊附一醫黑車亂象:叫喊聲起伏如菜場 曾有執法者被撞傷
寫好“綠色文章” 繪好“生態畫卷”
孟津縣掀起“五項治理”百日攻堅行動熱潮
我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在全省領先
2018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第一批次21日起網報
河北輔警追捕遼寧越獄重刑犯時發生車禍2人殉職
高埗交警大隊持續開展夜查酒駕醉駕行動 查處酒后駕駛1宗 查扣7臺車輛
我市積極推進蔬菜領域安全生產
劍閣縣積極推廣“園保貸”破解小微企業資金瓶頸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百名烈屬看上海活動”啟動
眉山市委群工部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動員會
崇明東灘生態修復項目建設指揮部工程部嚴把施工質量關 確保高標準完成濕地科研宣教該中心建設
事管局:召開中糧大廈無償劃撥交接工作協調會
廈航客機沖出跑道致馬尼拉機場癱瘓菲方索賠192萬
中共哈爾濱市委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全市917個村將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