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汶南村民科技種姜,蔬菜大棚月月產鮮姜———
生姜住上了“地暖房”
9月14日,位于萊城區高莊街道東汶南村的生姜種植合作社內,種姜“老把式”亓軍平真的給樂壞了。一是所承包的蔬菜姜大棚豐收了,這一輪成熟的8000余斤鮮姜陸續被裝入禮品盒發往各地,“備戰”全國中秋節、國慶節市場;二是去年開始應用的一項種姜“黑科技”產生了效力,它讓蔬菜姜大棚月月產鮮姜,真正成了“聚寶盆”。
“俺們這的姜不愁賣,它吃起來嘎嘣脆,還是睡‘地暖’長大的哩。”亓軍平說。
東汶南村出產的鮮姜與普通鮮姜相比,從外觀上看,紅芽比較多,比較漂亮;從口感上來說,姜絲比較少,辣味素比較少,芳香素比較多,爽脆可口。市面售價平均在20元/斤,效益非常可觀。
亓軍平告訴記者,東汶南姜曾一度成為進京的貢品,但在21世紀的當代卻漸漸沒落,村里人甚至放棄種生姜。直到2014年底,“80后”的亓新華擔任村支部書記,決定帶領村民發展大棚振興生姜種植業,情況才扭轉,但過程還是很曲折。
2016年4月,東汶南村成立生姜種植合作社。“那年冬天,由于沒摸清生姜的生長習性,到11月份,地溫低于20℃時,生姜就開始休眠了,結果那一次一株產量僅兩三兩,正常情況下都在一斤。”亓新華說。
后來,村里聘請山東農業大學的徐坤教授和市農科院專家全程輔導,為其“保駕護航”。合作社創新建造設施,搭建高溫大棚和包含鍋爐、水泵和水管在內的熱水循環系統。
在每一個熱水管的側面有很多小閥門,閥門和細管道連接,細管道位于每一行大姜根部以下合適的距離,熱水通過小細管流入之后,提高地溫,管道里的熱水一直在循環流動著,不斷促進大姜生長。“這就好比是給大姜裝上了‘地暖’,我們還建了6個專門用于種姜的大棚,每個大棚里,會劃分為好幾塊,分不同時段栽種,這樣能夠保證一年四季都有鮮姜供應,月月有產出。”亓新華說。
“這一招種姜,可讓俺們農民開了眼。”亓軍平說。這兩年連續的好收成,讓亓軍平硬是靠種姜給孩子在城里買了房,給自己買了尼桑越野車。
為進一步整合東汶南村的閑散勞動力,實現全部機械化作業,幫助像亓軍平這樣的姜農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村里還成立了勞務合作社和農機合作社。
先富帶動后富,東汶南村的貧困戶也都享受到了合作社的紅利。全村28戶貧困戶,只要有勞動能力,合作社都為其在大棚內免費劃出一塊土地,種出的生姜由合作社包銷。而年齡大的社員,每年都有2000元的保底分紅。“現在,合作社里還設有電商部,一群小年輕賣了合作社一半的姜,俺春節前還有一輪姜,盼著賣個好價格。”亓軍平說。(記者 張鴻儒 亓瑩瑩 編輯 )
?
提振精氣神 新春開好局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打假治劣 集中銷毀假劣食品藥品
花溪區溪北社區“四點半” 校外輔導課堂開課
平谷區檔案局拍攝記錄岳各莊改造前原貌
從恢復高考入圍人數全縣第一,到今年本科上線率超98%
河源中學: 沐浴改革春風 喜迎百年嬗變
生姜住上了“地暖房”
宜君縣政協視察全縣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陸豐警方連搗兩吸販毒窩點
紅衛街辦強力整治河道確保水清河暢
應急演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舟山海底電纜保護將實施政企聯動
全國“村歌十年江山盛典”總決賽舉行 湛江音樂人獲多項大獎
河南省發布“十個禁止” 規范中職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
我市首家 “共享圖書館” 在高新區啟用
潤州山路社區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 幸福和諧鄰里樂”主題活動
市領導帶隊檢查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從源頭上加強污水管網建設
蘆山縣舉行“全民閱讀·書香蘆山-送圖書送春聯”活動
大數據產業 生物醫藥 智能智造研發…… 蕭山再添一高端產業園
半夜電瓶燒起來了 租客穿褲衩逃命
百善孝為先情暖老人心——唐河縣郭灘鎮中心幼兒園走進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