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噸級大型鐵礦石船“印地希望”號
昨日13時30分,滿載著鐵礦石的25萬噸級大型鐵礦石船“印地希望”號成功靠泊羅嶼港口,刷新了湄洲灣港單船載重的最大停靠紀錄。
8月21日下午2點40分,滿載2500噸鐵礦石的“和諧”號火車,沿著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駛向江西。這是羅嶼港口首次通過海鐵聯運方式向內地輸送物資,其連接向莆鐵路的中西部出海新通道正式打通。
……
時值處暑,湄洲灣畔,驚濤拍岸,捷報頻傳。湄洲灣口小腹大、水清陸闊,是我省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也是祖國大陸離臺灣直線距離最近的港口。近年來,我市著力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充分發揮港鐵聯運的優勢,構建“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產業、大發展”的港口經濟發展新格局,實現海鐵聯運的“無縫銜接”。
眼下,湄洲灣畔正在書寫海洋自信大篇章。一系列主動作為不斷釋放港口能量,海洋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大港大船”新時代
如今,在湄洲灣北岸1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東吳、羅嶼、莆頭等碼頭整體連片開發。一個個大型港口項目,氣勢如虹。
昨日靠泊羅嶼港口的“印地希望”號,船長329.95米,船寬57米,吃水17.73米,載重25.10萬噸,實載24.76萬噸鐵礦石,這標志著羅嶼港口進入了大港大船時代。
作為我省“兩集兩散”港口布局的散貨核心作業區,羅嶼港口規劃建設15個5萬噸至40萬噸大型干散貨泊位,綜合通過能力可達1.17億噸。其中,9-10#泊位是我省迄今為止規劃建設的最大噸級的干散貨碼頭,所有配套設備都是世界上技術最前沿、性能最可靠的裝卸機械。
9-10#泊位貨物的主要品類為鐵礦石和煤炭,主要通過海運,由外省或國外運至碼頭,經由鐵路運往江西、湖南及三明的鋼廠。羅嶼港口充分利用超大型泊位以及港區保稅堆場等優勢,已與世界最大的礦山企業巴西淡水河谷以及世界最大的礦石貿易商新加坡繁榮鋼鐵等國際行業巨頭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目前計劃混配礦業務每年2000萬噸,推動羅嶼港口列入國家鐵礦石戰略規劃,建設發展成為亞洲地區的重要儲運和混配礦加工基地。
8月22日,羅嶼港口通過新增外貿作業點省級驗收,標志著可正式開展外貿船舶航運作業。“羅嶼作業區9號和10號泊位正式投入外貿生產,將為我省口岸對外開放增添新活力和新動力。”據介紹,這將推動我市乃至我省港鐵聯運業務,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進一步完善福建港口建設布局,進而推動我省與內陸相鄰省份經濟良好互動,更好地實施“一帶一路”倡議。
山海相連一線牽
鐵路是港口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
向莆鐵路是我省的交通“大動脈”,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正是其重要的“毛細血管”。它從向莆鐵路與福廈鐵路接軌站莆田站引出,由東吳、羅嶼、秀嶼三條鐵路支線組成,全段線路總長54.95公里。其中,羅嶼支線正線全長5.66公里,今年7月順利完成靜態、動態驗收并通過安全評估,可滿足貨物列車速度80公里/小時的安全運行要求。
“羅嶼支線開通后,可直接與向莆鐵路、福廈鐵路、京九線、浙贛線相接,實現海鐵聯運無縫銜接。”據悉,羅嶼港口通過海鐵聯運可輻射到向莆鐵路沿線的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區,每年海鐵聯運可輻射的鐵礦石數量超過3000萬噸。通過水水中轉可以輻射到長江中下游各省份的所有大型鋼鐵企業,包括寶鋼、武鋼、馬鞍山鋼鐵等,每年進口鐵礦石超過2-3億噸。此舉大大拓展了湄洲灣港口腹地,構建了我國中西部地區更加便捷順暢的出海新通道,形成港口和鐵路雙贏局面,為羅嶼港口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掀開了新篇章。
與此同時,羅嶼港口集疏運條件日臻完善。羅嶼跨海公路橋于2016年8月建成通車,是莆田首座跨海大橋,可連接福廈高速、莆永高速與莆炎高速。
今年7月1日,安靜的港區發出一聲悠揚的鳴笛聲,首列滿載煤炭的火車緩緩駛出,國投湄洲灣港煤炭基地海鐵聯運通道正式打通。國投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貨物可經國投鐵路支線運送至港灣站,進入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與莆田東站、莆田站相通,最終進入向莆鐵路、京九線、浙贛線,實現港口腹地延伸至江西、湖南、湖北等內陸省份,預計每年可為內陸鐵路沿線用戶提供720萬噸煤炭,進一步助推湄洲灣港和周邊經濟繁榮發展。
山海相牽,攥指成拳。隨著羅嶼支線、國投支線的陸續通車,莆田鐵路運力大量增強。2018年1-7月,莆田鐵路貨物吞吐量達246.16萬噸,同比增長了82.6%。湄洲灣港口的大物流、大發展正迎來新機遇,邁進新時代,實現大跨越。
“海鐵聯運”常態化
昔日美麗的藍圖,正成為美妙的現實。2017年,八方港口啟用我省首個港口大宗散貨露天保稅堆場,海鐵聯運實現“一天三列”常態化運行;國投煤炭碼頭正式開通“水水中轉”業務,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今后,超大礦船靠泊羅嶼港口將逐漸成為常態化,進一步鞏固其在東南沿海散貨碼頭的核心地位。一系列的大動作,積極緊隨“一帶一路”步伐,推動港口企業與中西部內陸省份經濟交流,為建設新福建貢獻新力量。
以港口為龍頭,湄洲灣北岸綜合交通體系也在逐步完善。目前,湄洲灣北岸已建成直達港區、貫通園區、連接村居的集疏運交通體系,鐵路建設縱橫交錯。航道通行秩序井然,全省等級最高的湄洲灣航道三期30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設,是我國首個利用世行貸款的沿海航道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提高航道通航保障能力。此外,我市大力推進港口物流服務業,鼓勵港口企業發展中轉配送、流通加工等臨港工業服務功能,推進港口信息化建設,啟動試點港口企業建設生產、服務、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牢牢把握港口發展定位,積極踐行轉型升級要求,努力提升港口發展品質。
與此同時,莆田正在快馬加鞭,著力打造綠色、環保和宜居的新型“花園式”港口,投資近億元建設總長度3850米的防風抑塵網和45000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并配置堆取料機自動無人化作業系統、雨水自動回收再利用系統、噴淋抑塵系統等完備的環保設備,實現港區“零排放”。創造性對無居民海島進行保護性建設,形成“島中有島、島上宜居”的一道港口風景線。
好風憑借力。隨著海鐵聯運的“無縫銜接”,我市促進港口經濟的優勢更加突出。近年來,通過建設一批大型現代化碼頭,集中力量打造湄洲灣北岸大宗散貨運輸基地,推動以大宗散貨為主兼顧集裝箱的專業化、集約化的港區連片開發建設,有序推動港口資源開發,著力提升我市港口服務能力,形成港產、港城聯動發展的格局。“十三五”期間,將全面開發湄洲灣北岸、啟動建設興化灣,計劃我市境內港口總投資148億元,進一步提升港口能力,基本形成“一港三區”沿海港口體系,集疏運通道更加便捷通暢。預計新增港口通過能力6000萬噸,到2020年,建成東南沿海大宗散貨集散干線港,港口通過能力達1億噸、集裝箱10萬標箱。
許愛瓊 鄭已東 陳斌 文/圖
羅嶼港口-江西海鐵聯運班列首發
國投湄洲灣港煤炭基地海鐵聯運通道正式打通
貨物列車行駛在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
跨海公路橋和鐵路實現山海相牽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錢袋子”這半年發生的八個變化與你息息相關
市政府法制辦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運用新媒體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襄城縣:提升煙葉整體水平 促進煙草業健康發展
北侖推出“微民生 益起來”黨建惠民行動
湄洲灣港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實現大發展側記
貴陽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激勵約束考核辦法頒布實施
成都一小區外墻瓷磚掉落 目擊者稱有人被砸中
7月23日至29日長春怡眾名城等小區天然氣安檢
靖州:開展植樹造林 助力脫貧攻堅
市委宣傳部與三峽大學簽約共建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揭牌
路橋區人防辦開展“9.18”宣傳活動
第六期電視問政聚焦“平安南寧”
20日下午,十幾位母乳媽媽走上街頭玩“快閃”,原來是為了..
市人大常委會關于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的決議
【交通】大智路口與頤陽路口沒有禮讓行人監控點的標牌或標志
固陽縣列入全區“縣域金融工程試點縣”
欒川縣老城區街景改造(長春路段)已動工
浙大團隊研發神奇仿生材料 靈感來自北極熊
【扎實推進重大改革 狠抓重點項目落實——報告“兩個清單”進展情況】全力以赴攻堅克難 守諾踐行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