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育“麒麟”
——記南陽麒麟門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進
他,一個80后大學生,放棄了大學院校留校任教的機會,回家鄉接手家族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讓企業發展壯大;他,干過搬運工、油漆工,從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到現如今行業里的技術精英。
他就是南陽麒麟門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進。
實干擦亮金招牌
徐進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出生于工人家庭的他,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熏陶。1993年,父親創辦了麒麟門窗廠,還在讀中學的徐進就常常利用節假日到父親的廠里打零工。
百學須先立志。那時的徐進就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理念:男人要學會獨立生存,應該掌握一門技藝。
大學畢業后,品學兼優的徐進本來有機會留校任教,但經過反復斟酌,他毅然回到南陽,來到父親的企業,打算用自己所學把“麒麟”品牌打響。
搬運工、油漆匠、電焊工……剛進廠時,徐進擺正自己的位置,從最簡單的工種開始干起,用兩年時間把廠里的所有崗位熟悉了一遍。而在熟悉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那就是產品品種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
“當初廠里的產品全是簡單的車庫門、卷閘門,這些門技術含量低,客戶群體少。”2007年,徐進看準了防盜門的市場前景,力主企業開辟防盜門生產線,并從浙江購置了先進的生產設備。
“起初并不順利,因為技術欠缺,沒有自主產品。”徐進說。為此,他一連幾個月吃住在工廠,和工人們一起加班加點,突破技術難關,研發新產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徐進的帶領下,麒麟門業研發出兩個大項,十余種小項的防盜門產品。同時,徐進對出廠的產品建立層層把關體系,確保顧客“零差評”。
誠信經營贏市場
思路一變天地寬。麒麟防盜門自此迅速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南陽本地門業的知名品牌,各縣區也有了代理商。
“用質量贏市場,用誠信創品牌。”這是徐進的座右銘,也是他的創業理念。10余年來,麒麟門業在他的帶領下,用行動踐行著這句承諾。
2011年是南水北調移民安置的最關鍵一年,麒麟門業參與了6個安置點的門窗制作、安裝任務,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順利完成,徐進每天吃住在廠里,和工人師傅同吃、同勞,在6月底高標準完成了所有任務,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移民群眾的好評。
2013年,漯河雙匯集團面向全國招標保溫門生產合作商,全國不少知名門企都參與競標。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性價比更高的麒麟門中標。而這一次合作成就了麒麟門業和大企業長期合作的業務關系。目前,麒麟門業成為雙匯集團指定合作廠家,生產安裝超過千萬元的訂單。就連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對麒麟門的質量也是嘖嘖稱贊:“麒麟門,確實不錯。”
轉型發展煥新生
創業的路不是一帆風順的。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萎靡波及了門窗行業。對市場細微的觀察和敏銳的分析,讓徐進深刻認識到,停步不前,就是后退。而發展,就需要改革創新。
“市場很殘酷,如果不能做出改變,勢必被淘汰。”徐進說。2015年,在徐進的主導下,麒麟門業開始又一次轉型。為此,徐進多次南下廣東、浙江等地考察,代理了“羅蒂尼”防盜門,“三榮”防火門等國內一線品牌,并在紅星美凱龍開設了500多平方米的展廳,完成了從生產者到經營者的轉變。于此同時進行的是淘汰落后產能,引進先進工藝。企業淘汰了非標準門生產線、引進室內木門生產設備、高薪招聘浙江優秀技工……
生產、經銷、銷售為一體的新模式讓麒麟門業煥發“第二春”。
由于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產品質量過硬,不少商家找上門談合作。僅今年前5個月,麒麟門業就接到南陽文華新天地、三川九龍臺、南陽光彩國際、鄧州銀基王朝等一大批工程訂單,總額超千萬元。
“買好門,到麒麟”。經歷了26載的磨煉與蛻變,麒麟門業已經成為一個響當當的金招牌。對此,徐進并不滿足。他的目標是把麒麟門業創成百年老字號。“培養一批人才、培育一個市場、鑄就一個品牌,任重而道遠,而輝煌的未來由此開篇。”這是徐進的自信。(南陽日報記者 王 涵)
種湘蓮助增收
清溪鎮開展環保專項執法2018“利劍一號”行動
廣廈集團:以“釘釘子”精神解決突出問題
范修芳專題調研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
《渭南市鄉風文明工作導引》印發
匠心育“麒麟”——記南陽麒麟門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進
東至動態調整縣級涉企收費清單
項目總數減少21項
市公安局召開春季道路交通整治會議研究推進重點工作
風情大道蕭山段開建 未來三橋到繞城南線全程快速路
三臺:“梓州大舞臺”文化惠民 共慶“七一”
【暖新聞·江西2018】虞燕飛:任教十七載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
常州非遺精品展在香港開幕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
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 為成長護航
志愿者送溫暖——孩子們得到嶄新的羽絨服和棉衣
寧陵縣委統戰部榮獲全市統戰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印尼項目部總工程師、副經理夏健:為中國高鐵“走出去”而奮斗
“大慶工匠”網絡投票推薦開始啦
以高水平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珠海創新企業: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型
感人!返鄉老板捐款20萬修路 郭村都是我永遠的根
我市60條道路有了“新名字”